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始至全國解放,我黨我軍有一位長期從事后勤保障工作的領導人,他就是葉季壯。葉季壯由于在中國革命各時期都為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,因而被稱為“紅管家”。
葉季壯1893年11月出生在新興縣六祖鎮水湄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。1925年6月,省港大罷工爆發后,葉季壯在江門《四邑平報》工作,組織、發動群眾,成立總工會和罷工委員會,主管工人糾察隊工作。同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。1926年3月至1927年1月,他奔走在西江中路各縣,指導建立中共黨組織,開展工農運動。1928年初,葉季壯擔任省委巡視員,到西江一帶指導工作,并恢復了中共新興縣黨支部的活動。但不到一個月,被國民黨當局發現,新興縣黨支部遭到查抄,葉季壯遭通緝,不得不離開家鄉轉到香港。到港后,他擔任省委機關報《香港小日報》總經理兼編輯。
1929年9月,《香港小日報》被港英當局查封,省委決定調葉季壯去廣西開展活動。同年12月,葉季壯參加由張云逸、鄧小平領導的“百色起義”,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,任第七軍財經委員會主任、經理處處長。從此,葉季壯成為紅軍后勤工作的主要領導人。
紅七軍進入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師后,葉季壯先后任軍委總供給部政委、一方面軍供給部部長兼政委,中央紅軍總供給部部長職務。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,任中央軍委后勤部部長兼總供給部長。
抗日戰爭時期,葉季壯先后任八路軍后勤部部長等職務??箲饎倮?,1945年9月,中共中央派彭真、陳云、葉季壯等去東北,與出兵東北對日作戰的蘇聯紅軍協調行動。鑒于蘇聯紅軍有軍銜,中方人員也應有相應的軍銜,為此,中央軍委授予彭真、陳云、葉季壯三人為中將軍銜,成為紅軍最早獲得軍銜的將領。在東北期間,葉季壯先后任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部長等職務,為遼沈戰役、平津戰役的后勤供給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
1952年,中央人民政府外貿部成立,葉季壯任第一任部長。在1956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,葉季壯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。
1955年4月,29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亞非會議,中國代表團以周恩來總理為首席代表,陳毅、葉季壯、章漢夫、黃鎮為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。會議期間,葉季壯親自布置和參加保衛周總理的安全工作。
在經濟困難的幾年間,葉季壯年老多病,但還忘我地工作。他積極貫徹落實毛主席提出的“發展經濟、保障供給”的方針,正確處理內銷與外銷的關系,有計劃地積極組織出口和進口,為我國克服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作出了積極貢獻。1967年6月27日,葉季壯溘然逝世。
葉季壯故居
聽葉季壯故事
葉季壯40多年的革命生涯,一心一意為黨為民為革命,大公無私、鞠躬盡瘁。如今,葉季壯故居已經成為遐邇聞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和“云浮市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”等,到這里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。特別是青少年,通過到這里參觀學習,了解黨史國史,學習革命前輩的革命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,爭做時代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