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陽江市陽東區紅豐鎮珍珠村,“魚塘種稻”呈現一派繁忙景象。工作人員將一茬茬浮排上的水稻從魚塘中拉到岸邊進行收割,經品質查檢和重量驗收,畝產達到258公斤,宣布試驗成功。陽東區老促會副會長林伯良在慶賀試驗成功鞭炮聲中賦詩云:
往昔池塘只養魚,如今科技譜新篇;
立體種養興改革,漁糧雙贏慶豐年。
今年秋播時節,陽東區紅豐鎮水稻種植基地首次引進“魚塘種稻”技術,在3畝多魚塘上試種了1畝水稻?;刎撠熑私榻B,“魚塘種稻”能夠做到魚稻共生,實現藏糧于水、依水兩用、一塘雙收,在保證魚塘養殖規模的同時,能有效擴大水稻種植面積,既能為糧食安全生產提供保障,還有利于漁業轉型升級,打造環保綠色產業。
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黃紅保分析,“魚塘種稻”充分利用已有的魚塘與水資源,將魚和水稻結合在一起,魚與水稻互利共生,水稻可給魚類遮陰;塘面的水稻能吸收利用魚塘中的氮、磷等元素,實現養分循環利用,凈化水質?!棒~塘種稻”模式作為新技術引進,經試驗成功后,將成為我市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的儲備技術之一。
“種植過程不打藥,施兩次肥即可?!秉S紅保說,“魚塘種稻”需要將營養土裝進專用的營養杯,把水稻秧苗移栽至營養杯中,放進浮板的固定位置,然后把浮板固定在魚塘水面。因為在魚塘水面種植水稻,蟲害相對較少,生長期可不噴施農藥,是一項綠色生態立體種養新技術。接下來,工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魚塘的養殖情況。
對魚塘種植水稻瓶頸,主要是成本高,一是需要浮板用材價格貴,二是種植過程大多采用傳統的人工模式,耗工時大。這需要進一步攻堅克難。